提到色譜儀對不從事化學有關問題的人來說可能還有些陌生,但是“色譜”一詞的出現(xiàn)已經有近100年的歷史了,而且從現(xiàn)代科學技術意義上說的商品色譜儀的使用也有近半個世紀了。色譜方法和色譜儀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國民經濟的增長、為人民的健康長壽、特別是為揭示生命奧密作出了的貢獻。
俄國植物學家茨維特茨維特于1903年在波蘭華沙大學研究植物葉子的組成時,他巧妙地用碳酸鈣作吸附劑,分離植物干燥葉子的石油醚萃取物,他把干燥的碳酸鈣粉末裝到一根細長的玻璃管中,然后把植物葉子的石油醚萃取液倒到管中的碳酸鈣上,萃取液中的色素就吸附在管內上部的碳酸鈣里,再用純凈的石油醚洗脫被吸附的色素,于是在管內的碳酸鈣上形成綠、黃等三種顏色的六個色帶,分離了葉綠素、葉黃素和胡蘿卜素。當時茨維特把這種色帶叫作“色譜”,茨維特把他開創(chuàng)的方法叫色譜法,或者后來人們把這一方法叫做液-固色譜發(fā)。在這一方法中把玻璃管叫作“色譜柱”,碳酸鈣叫作“固定相”,純凈的石油醚叫作“流動相”。這是利用色譜方法為探究生命現(xiàn)象的啟蒙和開端。
在茨維特提出色譜概念后的20多年里沒有人關注這一偉大的發(fā)明。直到1931年德國的庫恩等才重復了茨維特的某些實驗,用氧化鋁和碳酸鈣分離了α-,β-, 和γ-胡蘿卜素,此后用這種方法分離了60多種這類色素,1938年他從維生素 B 中分離出 B 6,由于他的出色研究而獲得了193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是利用色譜方法為探究生命現(xiàn)象、了解生物物體構成的初步嘗試。接下來在40年代到50年代初,英國的生物化學家馬丁等在研究生物體重要組成脂肪酸和脂肪胺時開創(chuàng)了以氣體作流動相以液體做固定相的氣-液色譜法,因而獲得了195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1958年美國生物化學家 Stein 和 Moore 研制出氨基酸分析儀,用它確定了核糖核酸酶的分子結構,后來氨基酸分析儀成為研究蛋白質和酶結構的重要工具,Stein 和 Moore 因此而獲得了197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從上面的幾件歷史事件看出色譜分離方法和色譜儀是為揭示生命奧密而出現(xiàn)的。而在20世紀末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提前完成和21世紀初蛋白質組學的大力開展,色譜方法和色譜儀又作出了令人鼓舞的貢獻。
2000年6月宣布人類基因組計劃已經完成了其工作草圖,因此,科學家們認為,生命科學已經進入了功能基因組(后基因級)時代,在功能基因組時代,生物學家們的研究重心從揭示生命的所有遺傳信息轉移到在整體水平上對生物功能的研究。2001年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國科學家和美國塞萊拉公司今天聯(lián)合公布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這一計劃所以能夠提前完成,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使用了高通量的陣列毛細管電泳儀,這一儀器是也是一種屬于色譜儀范疇的儀器。
從基因組DNA序列尚不能回答某基因的表達時間、表達量、蛋白質翻譯后加工和修飾的情況、以及它們的亞細胞分布等等。這些在基因組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可望在蛋白質組學(Proteome)研究中找到答案。在所研究的細胞中會有3―5萬種蛋白質,目前蛋白質組研究所使用的雙向電泳一般只能分辨到2000―3000個蛋白質點。在蛋白質組的分析中有望用液相色譜作預分離,即使用雙向HPLC,*向是體積排阻色譜。所以雙向電泳和液相色譜將成為蛋白質組學的重要分離工具。所以色譜儀將為深入地揭示生命奧秘作出更大的貢獻。
從色譜出現(xiàn)的百年歷史說明,色譜儀是揭開生命奧秘的有力工具。色譜儀大致包括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超臨界流體色譜儀、毛細管電泳儀等等。前兩種色譜儀是應用和應用十分成功的兩類儀器,可以分析氣體、液體、固體等復雜混合物。離子色譜儀也逐漸普及地用于各個領域。超臨界流體色譜儀應用范圍較小還不普及。毛細管電泳儀是20世紀80年代后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分離儀器在生命科學領域有極大的應用前景。